一乡一品创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模式【民贸特稿】

发布时间:2024-04-18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图片

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发起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旨在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加快推进农业深度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文明进步的大幅跃升。

农业是国之命脉,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农业是打头的“1”的话,其他产业则可以在其后谱写出无数个“0”,某种意义上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央关于生产力的战略定论有二,首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论断,要义就在自主性科技创新,突破核心技术要不到、买不来,只能激发内生动力,踏踏实实苦干,通过整合优化资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实现自立自强。

当今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迭代更新正在加速,催生了新的农业经济形态和模式,由此推动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因此,需要依靠先进科技改造农业,进而催生出新质生产力。

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贴合了攻关农业新技术、培育农业新业态、构建农业新模式、激发农业新动能等农业新质生产力四大特质,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增长极。

中国民贸成立于1986年,从一以贯之的定位而言,是面向民族地区开展服务、专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集公益性、服务性和民间性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社会组织。

基于历史原因,囿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不发达传统农业农村地区,往往选择农业作为突破口,是门槛最低,受益面最广的一种经济发展途径。

“一招鲜,吃遍天,一村一业,一乡一品,农民就会受益于此。”2014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谆谆嘱托,激励着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发扬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双脚扎进泥土地,论文写在田林间,这是中国民贸成立与壮大的初衷,也是中国民贸为壮美祖国、美丽乡村奋斗的方向。

从实践而言,“一乡一品”产业发展之路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日本农村,依据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条件,不断推出别具特色的创新产品并致力于打造名品、名牌。这一发展思路历经四十余年的实践检验,成为日本农业产业化壮大的经典案例。

结合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产业特性,加之中国农村广袤厚重的积淀与探索,中国民贸紧抓“三农”主线,发展新质生产力,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在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指引下,2016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支持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牵头实施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依托完善的“6+3”产业发展模式,从产业辅导、教育培训、标准制定、产品评价、防伪溯源和责任赔付等方面展开,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推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在通用基础、农食产品、民族医药、特色民宿、非遗传承等方面立项发布了多项团体标准,为遍布全国的特色产品开展了认证工作。

重庆“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内蒙古乌冉克羊、贵州兴仁薏仁米、新疆英吉沙杏、辽宁东港草莓、河南光山茶油、福建黄嬷咸茶等众多耳熟能详的一乡一品优质农产品、加工品、产成品通过实体店铺、电商渠道,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

中国民贸用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这把“金钥匙”,从体系、平台、要素等方面,帮助培育推广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品,让乡亲们祖辈传承的“宝贝疙瘩”乘上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东风,转化为农村和农民的“金饭碗”和“摇钱树”。

准确敏锐捕捉市场热点,为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保驾护航,是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的另一动能。“一乡一品”还致力于充分利用自贸区等对外合作平台,推动现代农业走出去、引进来,扩大农业领域的开放水平和对外合作的通道,提升农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通过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的生动实践,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导向、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真正打通民族经济的“毛细血管”,释放更多的经济活力。

作者:刘成勋,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副会长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小程序
中国民贸微博
中国民贸
微博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