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军笔记:跟随着总书记的脚步寻初心看振兴

发布时间:2021-11-29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初冬时节,红色于都。我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于都,探寻共产党员的“初心”源头,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总书记的领航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红军魂 红旗红

  追寻先辈足迹,缅怀革命先烈。我同于都县的领导来到了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80多年前于都人民不畏艰险,勇毅投身革命的那一段段感人历史。


参观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


  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让我用心凝视,一件件文物、一幕幕情景重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

  纪念馆中有一幅“草鞋地图”,那是用80双草鞋拼成的中国地图。讲解员详解到,当年30万于都人民共同保守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共同守护着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安全渡河。于都人民把儿子送去当红军,把家中的门板、床板,甚至棺材板拆下来给红军过河当桥板,亲手赶制出20万双草鞋送给长征的战士们,为的就是不让红军赤足远行。


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这幅“草鞋地图”让我深深震撼,正是为了建立新中国,于都百姓和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汇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永葆生机、屹立不倒的动力源泉,我想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力量源泉。


草鞋地图


新长征 新征程

  站在红军出征的渡口,耳畔不禁响起《十送红军》的唢呐声和离别情。“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歌声中,8万多红军战士在于都河畔集结出发,走上了万里长征路。

  1934年10月,8.6万中央红军主力,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从于都的8个渡口渡过于都河,挥泪向送行的苏区父老乡亲告别,很多人此去便是诀别。一起渡河的数万于都子弟,活到新中国成立的仅277人。我在渡口的“纪念石”旁默默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参观长征渡口


  80多年前的红色于都,工农红军心怀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初心”,集结渡河,北上进发,万里跋涉,浴血奋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雄壮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作为国家AAAA级社会组织,要通过发展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传承振兴民族医药事业,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奋力走好社会组织新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社会组织的贡献。

走乡村 看振兴

  跟随着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一路前往于都潭头村,感受着总书记的那份为民心、爱民情。

  柏油马路连起房前屋后,串起池塘稻田,白墙黛瓦点缀在秋收的田埂旁,朴实的村民洋溢着脱贫奔小康的喜悦。我想这幅美好图景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老百姓绘就的《富春山居图》。


走进于都县潭头村


  在潭头社区,红军后代孙观发拉着我的手向我细细讲起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时的情景。当老人家说到总书记的嘱咐:“要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我兴奋地回应道:“老人家,我也是红军后代;中国民贸现在做的一乡一品就是在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扎扎实实地在为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在村里,我们不仅看到了美丽整洁的环境,现代化的生活设施,还参观了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潭头村土壤富硒,针对这个“一乡一品”的特色,潭头村制定了高质量蔬菜大棚发展规划,改造种植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先后建起了富硒大米基地、富硒葡萄基地、富硒蔬菜基地等多个特色产业基地。村里的特色产业不仅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也铺展出了乡村振兴的产业路。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将竭力帮助潭头村不断把特色富硒产业做大做强,助力于都乡村振兴。


参观潭头村富硒蔬菜种植基地


  “初心”是前行路上的精神航标。于都之行让我深切感知到当年红军面对不知归期、艰难困苦、枪林弹雨、血洒征途的茫茫前路,支撑红军前赴后继走下去的那一缕理想光芒和最终到来的胜利曙光。

  人生如逆旅,每当遭遇挫折时,我定会想到于都之行的收获。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我找到了坚定前行的力量!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小程序
中国民贸微博
中国民贸
微博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