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今日接任国民党主席 吴伯雄去向受关注

发布时间:2009-10-17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中国国民党今天(17日)召开第十八次全党代表大会,马英九将正式兼任党主席。这是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后的首次全代会,有分析认为,借着党中央组织结构“大洗牌”,国民党可能会变换风格,进入全新的“马英九时代”。

  大会议程一览 定调改革与团结

  国民党全代会定于台北县新庄体育馆举办,议程预计自上午9点开始至下午5点30分闭幕。大会首先进行国民党主席传承仪式,现任党主席吴伯雄与党主席当选人马英九进行交接。马英九宣誓就任国民党主席后,随即发表就任演说。

  当天还将通过新任国民党副主席的同意任命案,并表决国民党十大政策纲领草案,包括松绑开放,重振繁荣进步的台湾经济;创造双赢,开展互利互惠的两岸关系等。

  此外,马英九将本次全代会定调为改革与团结,强调“改革才有未来,团结才有力量”,在全会后,将带着新任副主席召开记者会,表达党内团结的用意。

  权力核心大洗牌 落实党产归零

  自去年5月国民党上台后,执政当局始终处在党政运作摸索期。今年6月10日,马英九宣布参选党主席时表示,这不是为了扩张权力,而是为了善尽责任,推动更紧密党政合作。如今,马英九有机会创造出全新的决策模式。

  据台湾媒体报道,当局“行政院正副院长”吴敦义、朱立伦确定不续任副主席,政务系统陆续退出党部,仅保留五席指定中常委。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仍将是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其余包括林丰正、“立委”蒋孝严、“立法院副院长”曾永权、党秘书长詹春柏、嘉义市长黄敏惠等人续任,副主席团人数缩编。

  《联合报》观察认为,如此将确立“强政、弱党”的趋势,暂时没有代理人之争,有助于行政团队拼政绩,也有助于马英九巩固党权,有效推动党务革新,摆脱传统派系包袱。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李建荣日前表示,马英九接任党主席后,将组成项目小组,深入检讨党职选举的制度与风纪问题。

  马英九还将在就职演说中提出“党产归零”理念,未来国民党不再经营事业,党务费用甚至选举支出,将全数依赖募款所得。党营事业中央投资公司确定限期出售,所得扣除党工年资结算、退职金后,部分将捐赠公益团体。

  吴伯雄可望获聘荣誉主席

  吴伯雄卸下党主席职务,其去向也备受各界关注。他说,自己卸任后将担任国民党的志工。但据媒体报道,吴确定不会裸退,马英九可望增聘其担任荣誉主席,继续肩负推动国共论坛等重责大任。国民党秘书长詹春柏对此颇为低调,他对媒体说,马英九会继续借重吴伯雄,将赋予荣誉职,最后头衔仍待全代会正式宣布。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谢郁研究员评价说,吴伯雄主席是在当年马英九深陷特别费风暴的情况下临危受命的,却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可谓“功德圆满”:不仅把马英九送上了台湾领导人的宝座,还带领国民党在时隔八年之后实现了完全执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岸关系方面,吴伯雄责无旁贷的挑起了国共平台的重责大任,在任内多次访问大陆,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劳苦功高。

澳门《新华澳报》16日评论文章认为,本来在马英九决定兼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后,人们曾憧憬他以党主席身份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进行“胡马会”,谛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崭新一页。但似乎马英九争取连任的包袱沉重,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前,他都难以踏出访问大陆的一步。因此,马英九以礼请吴伯雄继续为国共平台服务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应是较为适妥的办法。

  马英九机遇和风险并存

  谢郁还分析指出,兼任党主席对于想实现“党政同步”理想的马英九来说无疑是机遇和风险并存。 一方面,集党政大权于一身,马英九可更好地掌控台湾局势,推行自己的理念;而另一方面,更大的权力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马英九身边少了国民党中央这个防火墙和隔离带,一旦在党政方面出现问题,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自己。

  带领国民党打好年底的县市长选举是马英九当务之急。谢郁认为,从目前的党内外局势来看,国民党方面并不乐观,马英九的光环不再、施政政绩又不能得到太多民众认同,在部分县市还出现了分裂、内斗的情况,想要保住14席的县市长位置,还需要很多的努力。

  在两岸关系方面,自去年5月20日以来,恢复中断九年之久的制度化协商,先后达成九个协议一项共同声明,三通全面实现。马英九执政团队在两岸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引来岛内外高度赞誉。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院长刘红曾乐观预判,马任党主席后会继续促进两岸关系前进,因为民意要求这样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潮流,很难想象这些事情会停下来。

  不过今年历经一系列“天灾人祸”,马英九执政满意度有所下滑,两岸关系也一度受到干扰。年底,台中市将迎来第四次“陈江会”,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协商进程备受关注。再放眼未来几年,国民党在“马英九时代”能否最终扫清阴霾,摆脱藩篱,为台湾岛内乃至两岸和平发展创造出更好的条件,仍需拭目以待。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小程序
中国民贸微博
中国民贸
微博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