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民政部准确把握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重要定位,在畅通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开渠道、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强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和社会组织法人库建设等方面积极创新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开渠道不断拓广拓宽。依托国家社会组织法人库建设,动态归集了全国范围内85万家社会组织的18项基础数据信息和信用管理信息以及全国性社会组织的行政许可、年检年报、行政执法、登记评估等附加信息。在此基础上,依托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社会组织法人库小程序、“中国社会组织动态”政务微信等渠道,搭建全国社会组织信息公示矩阵,依法进行信息公开,实现社会组织有效信息“一数一源”和“一网通查”,为有关办事机构、社会公众辨别社会组织真伪提供了便捷新途径。
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正式开通使用。基于《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化流程,经过两年开发、测试,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主体工程于今年10月正式上线,面向全国登记管理机关部署使用。该平台有效提高了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及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录入、更新移入等法定流程的同时,支持全口径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查询核验与统计分析。截至12月17日,依托该平台有效归集全国范围内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信息6024条、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息2354条,并同步实现联网动态更新。
部门间信用信息数据共享互通加快推进。持续通过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所属“信用中国”网站共享全国性社会组织基础信息和双公示信息,累计推送社会组织基础信息数据85万余条,民政部登记的全国性社会组织行政许可信息1749条、行政处罚信息49条。今年10月起,依托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新增推送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息,累计推送超过8000余条,有效促进了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共享共用,为部门间联合开展信用管理,实施信用联合奖惩、加强信用信息协作等提供了基础信息保障和数据支撑。
社会组织法人库建设取得新进展。依托“金民工程”统一标准,启动12个信息系统、34个分系统、109个子系统、606个功能模块开发,编制需求分析报告和设计方案,确定数据库参考选型、开发规范、UI标准等通用内容,出台社会组织电子证照工程标准,完成登记、年检、执法、党建、互联网监管等业务系统模拟演示原型,上线宗教场所打证系统、政务服务小程序,实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系统对接和信息推送,逐步推进构建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以电子证照为依托,融合社会组织登记、年检、党建、执法等全链条业务,模块化、移动化、便捷化的社会组织互联网治理新生态。
下一步,民政部将着力健全覆盖全体社会组织的征信体系,加快信用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加强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有效归集和依法公开,完善与“国家政务服务”“信用中国”等平台数据交换,推动社会组织失信联合惩戒,探索与天眼查、启信宝等第三方大数据机构合作,推进“互联网+社会组织监管”发挥作用,持续提升基于信用管理的综合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