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企》杂志报道: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多数属隔靴挠痒,现在几番调控终于直指痒处。新政之下,地产央企应该扮演何种角色? 文|本刊记者 赵春凌 “限退令”下,非地产主业央企进退两难 今年三月“两会”刚过,北京一日内就爆出三家央企“地王”。 一时间,央企成为众矢之的。媒体普遍认为央企凭借雄厚资金实力支撑疯狂拿地,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高房价的助推器。在舆论压力面前,国资委3月18日宣布,除中粮、保利、华侨城等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78家中央企业,要在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的方案,并在半年内逐渐退出。 按国资委要求,3月18日接下来的两周内,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均已如期向国资委上报了退出方案,表现相当雷厉风行。然而时至今日,半年时间早已过去,78家央企退出“非地产主业”进程缓慢。有报道称,自“清退令”发布至今,多家非地产主业央企,如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均已在北京、上海等地产权交易所将下属地产子公司股权挂牌。除少数“名花有主”外,其他仍乏人问津。市场反应并没有出现预期的购买热, 估计这与4月16日出台的一系列地产调控政策有很大关系。 据测算,欲退出的78家央企的地产资产总额约为991亿元。这意味着,78家央企内部近千亿元房地产资产没有剥离出来。手握巨资的地产央企由于挂牌的地产资产无人接手,欲进不得,欲退无出。“既然无人接盘,那么只能继续干下去。”另外,由于目前仍有在建项目,特别是一些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的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尚未完成,所以78家央企退出地产,尚无准确的时间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