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要路径

发布时间:2016-09-06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一个地区的贫困,表面上看属于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次考察,往往有着极深的文化根源,人们的经济状况与其科学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文明开化程度紧密相关。以文化扶贫即着重于对贫困地区的文化进行改造,加快贫困居民固有习惯、风俗、心态及价值理念的解构与重构,加大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是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优化的必要路径。

文化扶贫不可或缺
  文化扶贫是侧重于文化思想观念的“精准扶贫”。总结我省部分地区多年来的扶贫开发实践,不难发现,要想根治贫困,对贫困主体——“人”的思想观念展开“精准扶贫”不可或缺。走文化扶贫之路,要精准定位帮扶对象,以提升文化素质为目标,向扶贫对象输入新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传授适用科技,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将物质和政策输入转变为内生发展力,让贫困群体有能力变当地的潜在财富为现实财富,从根本上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文化扶贫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我省武陵山片区、罗霄山片区等“老、少、边、穷”贫困地区均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一地一品”式的特色文化资源,如驰名中外的“神秘大湘西”文化旅游品牌、永顺老司城遗址、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侗族村寨(通道、绥宁)、怀化的古城古镇古村、江永女书、江华瑶文化、罗霄山区红色文化等。基于此,将扶持特色文化产业作为文化扶贫工作的突破口,不仅可以促进区域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居民思想素质的提升,而且对整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文化扶贫的落脚点是大力完善公共文化基础服务建设。调研表明,区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水平与贫困状况之间存在较强正相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起点较低、欠账多、基础薄弱的地区也正是较为贫困的地区。在全省部分贫困县中,看电视是居民主要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天看1-3小时的多达81%,而在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参加过文艺体育活动的只占2.5%,在村级图书室借阅过书籍的只占1%,多达80%的农民闲暇时间在小卖部、茶馆打牌消遣——这一现象已成为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的重要阻碍。

全面推进湖南文化扶贫的对策建议
  加大文化帮扶,实现贫困地区文化变迁。应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驻村扶贫力度,将先进理念、先进技术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给群众。丰富高校及企事业单位扶贫内容,通过文化支教、暑期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为在贫困地区传播先进文化、开发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开展各类扶贫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户均能掌握1-2门种植或养殖实用技术,在增收的同时增智。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大力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根据文化资源类型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编制全省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依托大湘西、大湘南、京广线、大梅山等优势旅游资源,打好“生态牌”“民俗牌”“名人牌”,加大对贫困地区重点文化旅游企业和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张家界博物苑等园区、场馆的建设扶持力度,抓紧申报凤凰古城、洪江古城、“万里茶道”等优势资源的世界申遗工作,通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力发展集文化旅游、观光、体育健身、演艺娱乐、艺术培训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加大对贫困地区土特产品的开发力度。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打破“贫困文化”固有的平衡与封闭。不断增加公益性文化投入力度,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和提升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准。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市城区每个街道、社区分别建立一个文化站和一个社区文化中心,落实“二室一场三配套”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标准。切实落实好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计建设”。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打破行政区划,整合资源,采取村(社区)综合文化室与流动服务、送文化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流动性文化服务活动。
  完善配套支持体系,引导文化脱贫。加强教育、就业与扶贫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构建标准统一、接口规范、整体协同的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各部门数据信息相互印证、协调联动,确保文化扶贫的精准性。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建议由省文化厅联合省财政厅每年投入一定数量资金,设立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开发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重点特色文化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建议依托湖南扶贫网,设立全省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咨询服务平台,提供支持贫困地区文化发展的政策信息、文化产业重大项目信息,方便相关企业咨询。抓紧出台《湖南省发展贫困地区文化扶贫考核方案》,让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提高认识,在文化扶贫中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理顺各级机构的运行关系。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小程序
中国民贸微博
中国民贸
微博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