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2016-08-17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贸易范围更广泛 同舟共济谋发展
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
国家发改委8月16日举行发布会并回应热点问题。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介绍了中国国内经济运行及国际合作情况:今年以来,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瞄准重点方向、重点国别、重点项目,取得积极成效;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取得新进展。
“一带一路”连通沿线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开始参与其中,进行战略对接。赵辰昕表示,截至目前,《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已于上合组织峰会期间签署。中国与波兰、捷克等国签署了编制双边合作规划纲要谅解备忘录;与土耳其、捷克、波兰、沙特等国签署了《关于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塞尔维亚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产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签署首份与国际组织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互联互通、建设陆海廊道工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推进。打造中欧班列统一物流品牌、中吉乌铁路“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项目(乌境内)竣工通车、雅万高铁启动先导段建设、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复工、汉班托塔港二期工程即将竣工……美国智库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斯图尔特·帕特里克日前撰文指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建将各经济体和全球市场联系起来。
此外,投资贸易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更加广泛。根据发改委数据,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46个合作园区,中国人民银行与21个沿线国家央行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教育部与沿线60多个国家签署教育合作协议,已在沿线国家举办37个办学项目、131个孔子学院、119个孔子课堂。
产能合作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中国继续加快国际产能合作,在扩外需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已与22个国家签署双边产能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与“一带一路”沿线和国际产能合作重点国家深入开展规划对接和项目对接;1-6月,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997亿美元,同比增长15%。
赵辰昕指出,在加快国际产能合作的过程中,中国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配置产能资源,以优质环保的产能和装备满足合作国工业化需要。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项目、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钢铁项目、印尼60万吨镍铁冶炼项目、埃及玻璃纤维二期项目、哈萨克斯坦100万吨熟料水泥项目等一批产能合作项目稳步推进。
同时,优化企业跨国经营环境,破除市场壁垒和融资瓶颈。持续推动落实中哈产能合作框架下的签证便利化安排,发挥示范效应。新设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推进中欧共同投资基金、中—阿(联酋)投资合作基金等系列多双边基金筹设工作,降低重点项目融资成本。
赵辰昕表示,中国支持企业推进铁路港口项目,带动基建和装备出海;服务企业境外投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强化海外利益保护,规范企业境外竞争秩序。
钢铁主要满足国内
近来,有媒体认为“中国去产能过程中政策起的作用不是特别好,对整个经济有拖累,甚至影响到世界经济。”对此,发改委表示,这样的观点以及类似的观点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本轮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首要原因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崩溃引发的全球市场需求萎缩,造成全球很多行业出现过剩。”赵辰昕说,单从钢铁行业看,许多国家钢铁产能都面临过剩的问题,中国产能利用率与全球的平均水平相当,2014年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是73.4%,中国的是73.6%。
就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对世界经济影响而言,赵辰昕指出,中国的钢铁等工业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并不鼓励钢材大量出口。据发改委统计,从2006年到2015年这10年当中,我国的出口量仅占生产量的10%,大大低于同期其他产钢大国的出口比例。
发改委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产能过剩是世界性问题,各国均有责任。中国反对零和博弈的思维和保护主义的作法,反对互相指责和推诿,愿意和其他钢铁生产国携手应对产能过剩问题。
当前,中国正积极主动化解过剩产能,努力为解决这一全球性难题贡献力量。赵辰昕表示,今年,中国要压减粗钢产能4500万吨,1-7月已经完成这个目标任务的47%,现在还在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