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冲着“完成任务”去扶贫

发布时间:2016-08-01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原来争着抢着戴贫困帽,现在急着摘帽。”近日,一位参加了多地扶贫督查的“老扶贫”向笔者细数种种脱贫“怪现状”:一些地方给帮扶干部摊派脱贫指标,一些帮扶干部把不少精力用在了“算账”上,“研究”怎么把帮扶对象尽快“算”出去。有贫困户反映,自己去年年初被认定为扶贫对象,春天在扶贫资金支持下刚种上果树,年底就“被脱贫”了。(2016年7月31日 《人民日报》)
  扶贫工作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凝心聚力,持续发力,更是检验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扶贫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有饭吃”、“有衣穿”,让中国老百姓都能够过上幸福的好日子。7000万同胞能不能尽快的,真正的脱贫,关键还得看扶贫干部抱着啥样的心态去工作,为民脱贫工作还是为“完成任务”工作,决定着精准扶贫的效果。
  奔着“完成任务”去扶贫,是假扶贫。随着2020年全面脱贫期限的临近,一些省市、地方、单位开始“立军令状”,“脱贫帽子摘不下,位置就挪一下”,于是为了“完成任务”,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了“抢红灯”现象,“脱贫力度”加大,不切实际地大修大建,却忘记了用力过猛,有时候自己也会受伤,“提钱”透支财政收入,结果只能让地方债务泛滥成灾;同时“数字脱贫”现象出现,为了“完成任务”,一些部门忙“算计”,东拼西凑,生拉硬扯,在“算账”上下功夫,“研究”怎么把帮扶对象尽快“算”出去。甚至闹出现“上个月低保户,下个月月收入3000”的笑话。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算出去”的脱贫不是“真脱贫”。这样的脱贫,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无法获得老百姓的口碑。只注重“投入了多少”,建成了多少扶贫项目,不考虑贫困群体的收入,这样的扶贫工作是“白干”。一个村干部向县委书记汇报说,村里育了2亩树苗,受到县委书记表扬,马上虚吹“我们在山上育了20亩,比这还要好!”一些地方就是这样用“预期收入”把穷帽子“算”掉了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脱贫攻坚工作如今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更需要全体党员干部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因为时间紧迫就“囫囵吞枣”,否则,欲速则不达。一户一户拔穷根,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工作,稳中有减,慢中见快,不断扩大脱贫成果,巩固扶贫成果。唯有捧出一颗“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的心去扶贫,不带半点“功利”去扶贫,这样的脱贫才是真脱贫。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小程序
中国民贸微博
中国民贸
微博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