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工程遍地开花 广西百姓尽享硕果

发布时间:2009-09-12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民心工程遍地开花 广西百姓尽享硕果  

  “大会战”福泽八桂乡村

  为彻底改变我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近10年来,自治区实施了“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新阶段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一批加强基础设施的大会战,使群众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读书难、就医难、通讯难、看电视难、农田灌溉难、发展生产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促进我区各族人民全面步入文明、富裕、和谐的阳光大道。

  我区有着1020公里长的陆地边境线,8个边境县(市、区)人口242万多人,其中壮、瑶、苗、京、彝等少数民族人口占80%以上。由于种种原因,过去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落后,群众生活质量较差。这一切将直接影响到民族团结繁荣,关系到国家的声誉和形象。

  2000年8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为了促进边民富裕、边境兴盛、边防巩固,促进强国、睦邻,决定投入21亿元资金在千里边境线上开展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经过2年多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边境地区群众和部队办了24件实事,共建成17927个项目。改善了乡村两级的办公、办学和医疗卫生等条件,边境地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和电话,修通了152条村级道路,促进了边境县乡公共事业的发展,为8.62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使1万户贫困户4.17万人告别了茅草屋,还解决了长期困扰边民的行路、用电、上学、生产、生活等六大难题,大大地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发展和建设。

  从2001年起,自治区从本级财政调剂安排5.2亿元资金,重点用于农村教育、卫生、乡村两级基层政权组织办公条件等三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对民族自治县、民族乡等给予倾斜。

  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区农村有2830个村和166个乡镇建起了新的办公楼,解决了无办公房和属严重危房的乡村办公用房问题;1860个村和178个乡镇维修、扩建办公用房,改善了办公条件;371个乡镇卫生院扩建、改建业务用房,同时,为1328个乡镇卫生院配置主要设备。

  东兰、巴马、凤山三县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从2003年起,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东巴凤三县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面改善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会战总投资22.3亿元,12类34项7.5298万个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后,三县基础设施条件一跃达到全区中等以上水平。“大会战”中完成了161条通村四级路的建设,总里程1251.4公里。161条公路修通后,使东巴凤地区村村通公路,成为广西通村四级路公路里程最长、线路最多的地区。“大会战”中建设的6万个沼气池,覆盖率达83%,沼气池投入使用后,解决了三县农村的能源问题,从而加快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植养殖业的步伐,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2004年2月21日,钦州港10万吨级航道扩建工程开工典礼标志着我区共投资118.4万元分两期实施的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面启动。通过实施两期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进一步完善北海、钦州、防城港沿海地区的路网、管网、口岸、供水、供电、排水、信息等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和完善,使沿海三市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区位优势,通过“以港引工、以工促港、港工互动”,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高起点、大规模地加快沿海石化、林浆纸、能源、铝加工、钢铁、船舶修造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如今,我区除了铝工业布局在百色和铁路沿线外,林浆纸、石油石化、天然气、钢铁等现代工业基本布局在沿海。

  2005-2008年4年间,我区分两个阶段对2896个少数民族集居地的贫困村采取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方式,4年解决43万人的温饱问题,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80万,贫困问题明显缓解。据统计,两个阶段实施整村推进期间,共投入资金42.0713亿元(不含群众自筹),平均每村投入150万元。4年来2896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不到1400元,提高到2008年的2429元,连续4年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共修建通村委会公路840条5615.98公里,通屯道路9159条2.46万公里;人畜饮水工程1.1116万处,解决255万多人的饮水困难及饮用水不安全问题;解决了17万多农户的用电问题;扶持6万多户特困农户实施危房/茅草房改造;修建沼气池20多万座,沼气池入户率由28%提高到目前的42%,提高了14个百分点。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小程序
中国民贸微博
中国民贸
微博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