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向贫穷说“不”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6-12-07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新疆喀什地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确定喀什地区贫困人口28.58万户105.5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2.43%,占全疆贫困人口总数的40.6%,占南疆四地州贫困人口的48.3%。12县市中有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8个,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市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1222个,占全疆43%,占全地区行政村总数的52.09%,占南疆四地州贫困村总数的46.91%。其中,还有12.8万贫困人口分布在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居住分散、发展水平更低的深山区、边境线,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这里,脱贫攻坚需要勇气、智慧和精神。面对重重困难,喀什地区上下聚焦精准,锁定贫困,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新疆特色、喀什特点的脱贫攻坚之路。今年喀什地区已经有121个贫困村较高水平“摘帽”,7.12万户28.57万人较高水平脱贫。
创新方式: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麦麦提·依明,家里4口人,有3亩地、7只羊,主要贫困原因是缺乏劳动力,没有技术、种植结构单一……
阿依古丽·吐尔地,家里5口人,有4亩地,主要贫困原因是孩子得了白血病,因病致贫……
在喀什地区,每个乡村甚至是村委会前的大牌子上,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名册,写着经过反复调查列出的贫困户情况,详细到每一个人的对口扶贫干部是谁,计划用多久,用什么方式帮助他脱贫,让人一看就觉得心里是满满的信心。这是喀什地区坚决向贫困说“不”的第一个举措,那就是精准识贫。
今年以来,喀什地区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认真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积极推广疏附县在实践探索中绘制精准扶贫任务分解表、贫困户分布图、脱贫攻坚作战图、结对帮扶情况表、脱贫销号时间表、产业帮扶路线图的做法。各级干部肩负责任、进村入户,真正摸清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家底,弄清致贫原因。扎实开展两轮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调整贫困人口22.83万人。对全部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人有名、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地区有工作平台,实施挂图作战、实名脱贫、逐年消除。目前,全地区所有贫困户均建立了脱贫计划进度账、脱贫措施办法账、脱贫帮扶责任账。
创新机制:解决“谁来扶”的问题
喀什地区树立起“没有与脱贫攻坚无关的单位、无关的人”的思想,实施单位精准帮扶全覆盖、干部精准帮扶任务全覆盖工程,构建全党动员、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凝聚起一股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认真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地县2757个单位定点帮扶1222个重点村,全地区各级共12.61万名干部全部落实帮扶任务,每名地厅级干部帮扶4户、县处级干部帮扶3户、乡科级干部帮扶2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到户到人、结对认亲,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于是,各个单位、各行各业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贫困户争取贷款;自己出钱帮贫困户买鸡苗、羊羔;请专业老师为贫困户传授手艺;帮助联系工厂促使他们尽快就业……每个单位,每个干部都使出了自己的“洪荒之力”,把心思放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把力气花在为民办实事上。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喀什地区已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17亿元,争取易地扶贫搬迁中长期贷款47.1亿元,发放扶贫再贷款资金7.5亿元,落实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1.5亿元,力争全年实现22.52万贫困人口脱贫、271个贫困村“摘帽”。各定点扶贫单位引进资金1.6亿元、项目1073个,开展劳务输出4.5万人次,资助贫困学生7177人,脱贫攻坚成为联系群众、争取人心、凝聚民心的重要载体。
创新路径: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喀什地区叶城县决定,5个高寒山区边境村一线边民中18—60岁实际从事戍边工作的4660户14718个青壮年,都力争纳入护边员队伍,使他们能够安心扎根边境,为国戍边。这是喀什地区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策略之一,针对不同家庭贫困状况,喀什地区确定了四大脱贫路径,认真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通过发展产业、提质增效解决45.7万人脱贫。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实施棉花有效供给、粮棉高产、优质林果业、现代畜牧业、“大菜篮子”、科技兴农等七大发展战略,打好绿色、生态、有机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庭院经济52万亩,把小庭院做成大文章。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让更多贫困农民参与到产业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增加收入。今年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46元,增长11%。通过教育培训、转移就业解决20.5万人脱贫。
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喀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历史机遇,以喀什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县工业园区为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向园区集聚、向产业工人转变,实现各县市每年至少新增就业5000人,力争到2018年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一户转移就业一人”的目标。今年已转移农村劳动力55.2万人次,其中到工厂和城镇稳定就业5.9万人,全年可实现8万人就地就近稳定就业。
通过易地搬迁、生态保护解决8.23万人脱贫。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固边兴边座谈会精神,提高护边员的补助标准,今年实现1.91万人脱贫,努力提升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能力,确保边民不流失、守边不弱化。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山区,将易地搬迁与新农村、城镇化、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今年开工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78个、搬迁安置1万人,解决就业3000人,带动8748人脱贫。规划建设四大生态屏障282万亩,去秋今春完成生态造林43.1万亩,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和把贫困户就地转为护林员,实现922户贫困户脱贫。
通过一户一策、政策兜底解决31.16万人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兜底,实现稳定脱贫。
创新管理:解决“如何退”的问题
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整体都是山区,同时也是边境高寒地区。该县在进行扶贫开发中,把山区和边境扶贫有效衔接,创新扶贫方式,形成边境扶贫、山区扶贫、移民扶贫、连片开发四轮驱动的扶贫模式。边境扶贫主要是通过政策项目扶持和争取建立边民补偿机制等,改善边境一线生产生活条件,把边民稳固在边境一线。增收主要通过旅游扶贫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依托帕米尔高原风光、塔吉克民俗风情、丝绸古道、石头城遗址、公主堡、玄奘东归路等历史文化底蕴,强化边境旅游。进一步发展牧家乐等形式的家庭旅游、夜市餐饮、导游服务、旅游产品交易、特色种养、文艺表演等,培植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塔吉克民俗村、金草滩演艺休闲区、旅游餐饮夜市、旅游购物区(奇石馆、奇石广场、旅游购物一条街)等旅游资源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利用提孜那甫乡的非物质文化展示区,通过叼羊、赛马、塔吉克马球等高原特色文体演出带动国道沿线边境一线乡村农牧民的收入增长……计划详尽,步骤清晰,当一个个旅游家庭打开家门笑迎四方宾客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个高原贫困县大步走向富裕文明的希望。
这就是新疆喀什地区坚决向贫困告别的决心。今年,喀什地区与12个县市和地直部门全部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压实各级党政“一把手”的政治责任、县市的主体责任和部门的行业责任,认真解决“如何退”的问题。喀什地区研究制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建立“1+N”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坚持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考察识别任用干部,将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情况与“访惠聚”、单位定点扶贫、干部帮扶工作和第一书记任职情况一同考核,实行脱贫责任和成效一票否决,严格督促检查和问责追责,确保到2020年全喀什地区105.5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22个贫困村和12个县市全部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