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旅游扶贫:用美丽打开致富门!
发布时间:2016-09-27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生活在田园风光、山水秀丽中的村民是幸福的。
仲秋时节,贞丰三岔河国际露营基地绿草茵茵,毗邻的全新打造的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的纳孔村焕然一新,农家乐、民俗客栈生意红火。该村通过“文化旅游+扶贫”模式推进村民脱贫致富,2015年底,全村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169户616人减少到62户242人。
在兴义万峰林景区,花海绽放,观光小火车开行,每天游客不断,数十家蛋炒包谷饭生意火爆,游客要排队等候。前几年打工返乡的纳灰村民罗益素夫妇开的乡村客栈近来常爆满。“这都是旅游带来的实惠。”罗益素喜不自禁。
这只是近年来黔西南州注重发挥旅游对扶贫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扶贫脱贫攻坚,让贫困群众更多地分享旅游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黔西南州着力推动旅游扶贫工作,充分发挥旅游业覆盖面广、带动性强的产业优势,采取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等方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以农兴旅、以旅助农,推动扶贫开发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让贫困群众更多地分享旅游发展成果。
贞丰那孔
A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
旅游扶贫是指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同时,旅游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新时期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之一。
安龙
目前黔西南州现有国家AAAA级景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少数民族婚俗博物馆各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级、省级自然遗产1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省级重要人文景观30多处。兴义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兴义市南龙村、贞丰必克村、安龙坝盘村等3个村被列为2014年全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首批示范村寨。
B旅游扶贫成效明显
在推进旅游扶贫中,黔西南州找准市场定位,明确发展方向,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旅游发展。编制完成了《黔西南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一心,三城,三廊,五组团”的旅游空间总体布局。为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新方式,推动扶贫开发与山地旅游有机融合,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实现持续稳定脱贫致富,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山地旅游扶贫计划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行动方案》。今年3月出台了《关于推动大山地旅游战略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旅游扶贫精准化,将集中力量打造10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州级打造1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寨,县(市、试验区)打造1000户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户),构建起省、州、县三级联动的旅游扶贫机制。
旅游扶贫项目
黔西南州借助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开发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乡村旅游,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到旅游业中,引导农户把乡村旅游和生产致富相结合,乡村旅游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收、家庭致富、乡村进步。目前全州共有“农家乐”800余户,乡村旅游人数占全州旅游接待人数25%以上。旅游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乡村旅游的发展丰富了黔西南旅游的内容;二是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三是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四是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五是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六是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
C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黔西南州秉承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理念,精准帮扶贫困农户率先脱贫,树立一批旅游扶贫的成功样板,示范引领更多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让更多贫困人口参与分享旅游发展的红利,既让原住居民加快脱贫致富,也让外来游客舒适满意快乐。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区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按照“设施完备、生态文明、和谐旅游”的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道路、交通、住宿、餐饮、通讯、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乡村脏、乱、差的局面。同时,规范旅游运作,规范乡村游的经营与管理,确保在食、住、行等方面的接待条件符合旅游业发展的要求。2015年,黔西南州共策划编制旅游产业项目195个,涉及总投资735亿元,开展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对接活动320余次。全州共实施旅游产业项目74个,总投资317亿元,建成兴义市中国万峰国际会议中心,晴隆县二十四道拐抗战文化遗产园等项目。为承办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全州共实施建设项目108个,投入资金75亿元以上,升级改造了景区涉及的8个村寨的民居及环境。近三年,全州9个“100个旅游景区”累计完成投资61亿元以上。
客栈
挖掘本土文化内涵,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和农户精神生活。黔西南州的乡村旅游发展不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也得益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并提出“有文化的旅游才是有深厚底蕴的旅游”。为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黔西南州深入挖掘布依族文化、三叠纪文化、抗战文化、母亲文化、名人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挖掘了布依族八音坐唱、彝族原生态舞蹈《阿妹戚托》、布依族原生态舞剧《利悠热谐谐》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打造了“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荷花节”“查白歌节”等民族节庆品牌,把民族文化、节庆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地结合,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另外,还通过对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进行少数民族生活场景的再现和文化传承,已在一些村寨的保护和开发上取得了成功经验。兴义的纳灰、南龙、郑屯,贞丰的纳孔、纳蝉等为代表的特色民族文化旅游村寨,赢得了市场广泛赞誉。
查白歌节
注重宣传推广,提升区域旅游知名度。突出“山水长卷·水墨金州”旅游形象和“生态旅游胜地,休闲度假天堂”、“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天人合一·金贵之州”旅游品牌,制作金州旅游系列宣传资料、完善旅游网站、开通旅游微博、微信和举办节会活动等,多形式开展旅游推介营销,进一步提高我州的知名度、美誉度。一是积极拓展重点目标市场。瞄准省内、川渝、滇桂三大近距市场和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远距市场,以及东南亚、韩国等国际市场,加大广告投放和网络宣传力度;加强与安顺、六盘水、曲靖、文山、百色等黔西、滇东、桂西北城市的互联互通,科学设计线路和链接产品,加强区域性线路设计和联合宣传促销。二是开展“百社千团万峰行”游说活动。在开通北上广等8条航线的基础上,今年3月底,新开通了成都、海口、厦门航线,并对航线通达的重要客源地的重点旅行社,主动上门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的宣传推介,设立“黔西南旅游推介馆”,对黔西南州旅游产品进行全面推介,扩大黔西南州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节会宣传展示。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黔西南州第一届旅发大会”、“万峰林美丽乡村·好歌旅游节”等活动。积极开展“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及“9·28”户外运动节暨国庆黄金周活动;邀请旅行商和中国旅游网等媒体走进黔西南、宣传黔西南。
实施“旅游+”,助推农户奔小康。黔西南州重点突出“旅游+”理念,将旅游发展与观光农业、民居改造、环境治理有机结合,与山地全域旅游、山地特色农业、山地户外运动有机结合,与旅游商品、探险体验、民族文化有机结合,通过采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旅游产业推广、农产品推广、旅游服务就业等方式,实现了农户增收。截止目前,通过景区建设直接带动从业的贫困村15个,贫困户525户,贫困人口1969人。通过景区建设间接带动从业的贫困村15个,贫困户1196户,贫困人口4455人。全州已有193个村录入国家旅游局乡村旅游扶贫摸底工程系统,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3856户,共涉及贫困人口83321人。
安龙县大秦光伏:农业科技体验
册亨县大寨村:民族文化+特色产业
安龙县作为贵州六个光伏发电的试点县之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敞开怀抱,多方引入企业,探索出一条扶贫创新之路。
大秦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由大秦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安龙县招堤街道办事处阳方村和青龙村,总规划面积为5000亩,光伏装机容量150MWp。采用“棚上发电,棚下种植,园内观光”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完美衔接,高度融合互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了单片土地多次利用、高效产出的农旅一体化精致农业。
新理念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梦幻异彩的观光旅游园,让来到这里的游客不仅感受到大自然和高科技的气息,还能让他们对生态农业的认知流连忘返。全部建成后它将成为安龙乃至黔西南州生态旅游度假景点,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
册亨县大寨村是贵州省50个最具魅力村寨之一,是转场舞的发源地,具有美丽乡村和布依族历史文化的底蕴。2014年布依转场舞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4年,引进了贵州册亨海铭巍公司,是一个集羊种扩繁场、技术培训中心、饲料加工厂、羊文化展览馆、草地建设、商品羊养殖、乡村旅游设施等为一体的“羊博园”项目,打造成为国家级种羊场。
大寨羊博园以发掘特色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以实体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精选发展项目为支撑,以实施"三变”战略和精准扶贫为动力,整合龙头企业、农村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优势,实施规模化、科学化、品牌化发展战略。羊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带动年出栏种羊200头的农户100户,带动存栏20只的肉羊养殖户10000户,直接间接受益农户约50000余人。培训中心年培训农业专业可达5000人次,旅游接待中心可接待游客3万人次。
晴隆县史迪威小学:历史文化带动
史迪威小镇是晴隆二十四道拐景点之一。项目以美式乡村的模式进行建设,预计总投资4500万元,内容包括美军营地和48栋民居。
史迪威小镇投入二十四道拐景区运营后,采取公司主导,农户参与的方式,在公司的指导下,村民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服务旅游项目。也可以在政府改造后的自有住房里开设农家旅馆等形式进行游客接待服务。
史迪威小镇与二十四道拐主景区紧密相连,在二十四道拐远眺史迪威小镇,红瓦白墙、别具一格的一栋栋农家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令人产生无限暇想,走进小镇之中,原生态的纯朴乡村风情配合美式乡村风格的建筑,让人感受到独特的中西合璧乡村风情。让游客既能欣赏民族村寨相关的实景演出、参与民俗活动,又能体验美式乡村的生活场景,感受晴隆中西合璧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自驾体验“二十四道拐”的激情后,还可以闲坐于民族客栈、高山茶庄,尝美食、品绿茶,看云卷云舒。
兴仁县锁寨村:养生康养
兴仁县城北街道办事处锁寨村位于兴仁县城以北,距城区2.5公里,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394户1619人。晴兴、惠兴高速公路南北穿腹通过,在村西交汇,全村隶属大桥河流域,气候温和,生态保存完好,民俗丰富多彩,民风朴实淳厚,是城区居民休闲、养生、旅游的好去处。
锁寨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生态产品开发为目标,以一、二、三产业结合为抓手。农户以土地入股或流转给公司,种植五星枇杷6000余亩和中药材2000余亩,推进生态农业、乡村生态旅游、生态保健产品开发等产业发展,将锁寨村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养生、食品保健、运动娱乐、教育培训、会议展览等综合性产业示范村,并力争将锁寨马金河景区打造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将锁寨建设成为养生、富裕、美丽、和谐的乡村旅游胜地。
贞丰县纳孔村:民族文化支撑
美丽诱人的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位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三岔湖畔,是贵州省首个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核心区,全村现有1008户5056人。
纳孔村拓宽民族文化旅游脱贫攻坚新模式,创新实施“四化五起来”(“四化”即村委平台化、村庄公司化、村民股东化、村务社会化。“五起来”即文化舞动,激情游客满起来;特色带动,倍增路子多起来;景区拉动,迷人村庄火起来;绿色推动,生态坏境美起来;干群互动,百姓生活乐起来),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探索出一条绿色、快捷、高效的发展新路。
2015年,纳孔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6480元增长到7100元,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169户616人减少到62户242人。
兴义市纳灰村:景区带动
兴义万峰林景区位于兴义市城南境内,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由近两万座奇峰翠峦组成,仅兴义市境内就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2004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定万峰林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
兴义市把旅游扶贫工作与全市旅游发展规划以及纳灰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从纳灰村实际出发,发展峰林田园观光旅游。2003年,兴义市旅游发展研究专家对纳灰村峰林田园景区进行概念性规划,旅游扶贫开发直接和间接带动全村贫困人口5000人脱贫,村集体收入大幅度增加,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至目前,全村有导游、景区保洁等80多个就业岗位,100多家农家乐餐馆和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