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精准扶贫造福六盘大地各族群众

发布时间:2015-07-10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宁夏固原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核心区,是典型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全市总人口154.23万人,回族人口71.47万人,占总人口的46.3%。多年来,固原市各族人民开拓创新,务实苦干,经过不懈努力,全市扶贫开发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固原市始终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抢抓国家实施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和自治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抓住主要矛盾,实施精准扶贫,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攻坚,抒写了一曲曲扶贫开发的新乐章。如今,全市贫困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2130元增长到2014年的4150元,增长95%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48.4% 下降到36.3% 。全市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50.1万人减少到34.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32.8% 下降到的22.4% 。
  今年以来,全市坚持产业扶贫与金融扶贫相结合,实施精准扶贫,创新扶贫机制和扶贫模式,全力实施“基础设施到村、产业扶贫到户、培训转移到人、帮扶责任到单位”的四到扶贫措施,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坚持专项资金、行业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金、农户自筹“五位一体”的资金整合机制,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摸穷底,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除穷志。
  精准建档立卡到村到户,摸穷底。在新一轮建档立卡中,进一步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摸清所有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发展现状、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等基本状况,更加准确掌握贫困底数,更加细致地找准贫困“穷因”,一户一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和县有电子档案”,确保新一轮建档立卡数据准确、真实,实现贫困村、贫困户信息动态化管理,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到村,改穷貌。以路、房、水、电、清洁能源和优美环境为重点,整合各类行业资金,集中力量加强贫困村的村组道路、农田水利、新能源、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将危房危窑改造重点向整村推进村倾斜,消除贫困户危房危窑,改善住房条件。将乡村公路向村民小组和集中居民点延伸,改善生产、生活通行条件;实施村庄环境绿化工程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村庄道路、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亮化,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精准扶持产业项目到户,换穷业。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识别结果与到户扶持项目有效衔接,一村一案,一户一策,采取分类指导和差别化扶持,创新金融扶持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开展“53211”产业扶贫,项目到户、责任到人。重点对有发展条件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扶持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加工业等多种经营,精准推进贫困村和贫困户产业发展,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增收致富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致富项目。
  大力实施培训转移到人,拔穷根。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加强职业教育,通过“雨露计划”“燕宝基金”等项目的实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未升学、未就业的初高中毕业生提供现金补助,帮助他们接受2至3年职业教育培训。通过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各类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门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紧密结合产业扶贫,开展产业致富带头人和贫困人口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力。
  积极落实帮扶责任到单位,除穷志。在项目扶持的基础上,充分调动驻村队员的积极性,开展定点帮扶,引导、教育和帮助贫困户积极参与扶贫开发,让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实施增收项目,主动创业增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在外力的作用下实现自身的脱贫致富。同时,进一步加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和国家部委定点扶贫,提高帮扶成效。
  目前,全市已修建村组及联户道路131公里,改造危房8468户,安全饮水入户3792户,新修梯田6700亩;补栏基础母牛1.3万头、羊3.9万只,特色种植16.4万亩。先后投入资金2.58亿元扶持3.5万户贫困户大力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药材、苗木等特色种植业和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小程序
中国民贸微博
中国民贸
微博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