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企改革:代表“中国制造”水平续写新的答卷
发布时间:2017-01-11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和基石,国有企业如何推进改革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实体经济升级?“十三五”开局以来,作为地方国资体量最大、代表“中国制造”水平的上海国企,正在续写新的答卷。
上海市国资委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1月,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349.02亿元,利润总额2694.69亿元。至11月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67,810.72亿元,同比增长13.0%,实体企业实现“好于预期,优于全国”的目标。预计去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全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万余亿元、利润总额2900余亿元,资产总额近17万亿元。
在资本化方面,全市整体上市和核心资产上市企业已占竞争类产业集团总数2/3。上海地产集团玻机幕墙等1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实体企业投资控(参)股的新三板企业累计37家。截至去年年底,全市72家境内、9家境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9万亿元,国有股市值近1.2万亿元。
上海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凝聚着工匠精神和海派文化精华的“上海制造”曾代表中国制造高水平。新形势下,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上海国企奋力实现新突破。
比如,2016年8月上市的“互联网汽车”上汽荣威RX5,加载了地图、消费等一系列功能,“比车主自己还了解自己”,比如能根据用户驾驶习惯数据分析,让用户的车险费用和驾驶习惯挂钩。目前,这款车从交付定金到提车需要两个月以上。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介绍,上汽将从主要依赖制造业的传统企业,加快转向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供应商。
再如,曾经占据国内纺织行业半壁江山的上海纺织,2016年以来在全球落子不断:发布公告拟收购美国IAC集团汽车软饰业务,收购在海外有11个工厂的香港上市公司联泰控股,成立覆盖欧洲、非洲、拉美在内的区域公司……预计“十三五”期间,上海纺织将迈向千亿级集团。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征程中,上海国资已“领命出征”。比如,上海已出台推动国有创投企业市场化运作、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转让等细则,形成9个鼓励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配套制度,23家企业在59个项目中投入的88亿元创新研发等费用视同考核利润。
在考核评价方面,对光明食品集团等任期届满竞争类企业实施创新转型专项评价并将结果与激励挂钩,推广上汽集团、上海纺织等将“容错机制”写入公司章程并制定实施细则的经验。
去年以来,上海国企一批重点项目实现技术突破或产业化,比如上海兆芯国产CPU芯片整体性能接近世界主流水平,上海电气自主设计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高效燃煤发电机组投产,联和投资和辉光电二期六代AMOLED柔性面板等一批技术领先的新项目启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