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部]7%告急:政策台风一触即发

发布时间:2015-04-27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政策法规部]7%告急:政策台风一触即发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创2008年四季度以来新低。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此外,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至5.6%,一季度亦出现史上首次工业生产弱于GDP增速的情况。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是因为传统增长引擎继续失速,而新增长点又青黄不接。
      首先,房地产继续受到短期信贷因素、中期库存因素和长期人口因素的三重压力。短期来看,尽管降息之后房贷利率明显下行,但在利率市场化、股市疯狂和负债来源愈发不稳定的背景下,银行配置信贷的意愿依然不高,信贷的“量”依然偏紧。中期来看,高库存的状况并没有明显缓解。
      截至2015年2月,商品房待售面积6.4亿平方米,在建房屋施工面积48.3亿平米,待售住房与在建住房需54个月才能卖掉。长期来看,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制约了房地产反弹的空间。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是购房主体,老龄人口比重越高,购房意愿则相对不足,存量房、待售房越多。人口结构的拐点也往往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拐点。
      其次,制造业继续受到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压力,投资空间受限。一方面,制造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2002年至2013年,中国进入的是一个明显的产能扩张周期。产能扩张对应的是房地产和地方基建。当房地产下行和地方举债被约束时,产能开启了去化周期。但目前来看,产能去化远远没有到位。另一方面,高杠杆率制约了制造业企业的投资空间。经历了2003年、2009年、2012年和2013年下半年等数轮杠杆扩张之后,非金融企业已债台高筑。2013年底非金融企业债务占比GDP已上升至123%,已远高于负债率90%的国际警戒线。在经济下行期,银行也会出于稳健经营考虑,对没有政府信用背书的企业惜贷。
      最后,外需继续受到人民币升值和外部经济再平衡的束缚,难以独当大任。一方面,汇率升值使出口受到挤压。全球通缩魅影显现,各国央行也开始了奔跑模式。另一方面,外部经济正经历贸易再平衡。全球经济仍未完成去杠杆周期,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同时贸易顺差在大幅收窄,导致其储蓄-投资负缺口,而这意味着中国的储蓄-投资正缺口(对应经常账户顺差)收窄。
      因此稳增长可能在宏观政策中上升到更突出的位置,货币政策、地产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公共支出的收缩有望得到缓解,“一带一路”等战略或带动新一轮基建投资热潮。
      一是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在下调逆回购利率等“价格”型宽松的基础上,央行可能进一步推出降准、MLF等“数量”型宽松手段,以配合公共部门需求的再扩张。从历史来看,4月是一个政策变动的敏感时点。
      二是地产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不稳地产不足以稳经济,尤其是在当前地产市场多重承压的情况下,中央应该会继续通过政策调整托底地产市场。此前的措施主要包括放松限购、调整二套房贷认定、降低房贷利率、放松公积金贷款规则、降低二套房首付、鼓励组合贷、降低营业税标准等,预计下一步的措施可能包括调整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继续调整公积金贷款额度、加快筹建国家住房银行。
      三是公共支出的收缩有望得到缓解。除了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增加发债额度、债务置换、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措施缓解收入下滑带来的收缩效应之外,目前各地方政府正在加紧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弥补43号文带来的融资缺口。一方面,加快推出PPP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城镇化基金模式绕开43号文的监管,接力地方融资平台解决融资问题。
      四是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协同战略,推动新一轮基建投资热潮。一带一路的大项目清单将陆续公布落实,福建很可能成为一带一路“两圈两线”写意画的核心,而新疆、广西则有可能成为关键区,其他包括陕西、江苏、甘肃、内蒙、云南等十多个省区市或为辐射区,各地方政府将加速对接与项目落实。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也有望在二季度公布,以交通、环保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第四次投资浪潮将加速来袭。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
微信小程序
中国民贸微博
中国民贸
微博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