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室]王正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创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5-02-27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政研室]王正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创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今年又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举办这次培训班,就是要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目的,进一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统筹部署上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一、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
  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首先要认真研读原文、细细品尝原味。在此基础上,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第一,充分认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全局、把握大势,励精图治、稳中求进,以大气磅礴之力深化改革,以自信恢弘之度拓展外交,以雷霆万钧之势肃清腐败,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得到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纵览古今治乱兴衰的宏大视野,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回应人民热切期待,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党心民心军心为之一振,党风政风民风为之一新,改革发展稳定取得喜人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呈现崭新气象。实践充分表明和有力证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是深刻破解当前中国问题的“金钥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征途上,必须充分发挥这一思想引擎和行动指南的巨大威力,进一步引领“中国巨轮”乘风破浪、到达彼岸。对民族工作来说,总书记讲话为我们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筑中国梦,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政治上,我们才能立得正、走得稳,进一步坚定主心骨,牢牢把握方向,增强战略定力,让民族工作的思路和重心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论上,我们才能腰杆硬、底气足,进一步唱响团结进步主旋律,理直气壮地排除干扰、正本清源,掌握民族工作规律,把握政策创新的正确导向。实践上,我们才能思路活、办法多,进一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过程中大展身手,用好用足政策红利,赢得民族工作新优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高到新水平。
  第二,全面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内涵。总书记讲话内容丰富、涵盖广泛,体现了旗帜上的鲜明性、理论上的创新性、思想上的前瞻性,而且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体系。为便于大家学习,这里用“一二三四五”的框架做个概括。
  所谓“一”是指“一个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召力,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我们必须透彻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实现路径和实践要求,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勇于追梦、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梦想实现。
  所谓“二”是指“两个新”:新四化、新常态。“新四化”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之后,出现的多方面趋势性变化。总书记强调:协同推进“新四化”,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并深度阐述了新机遇的内容。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对我国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脉和精辟定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大逻辑”。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还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所谓“三”是指“三个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总书记站在古今中外的交汇点上,指出我们必须也应当有“三个自信”。他强调: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三个自信”是总书记讲话的精气神所在,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决心和底气。自信不是盲信。这个自信来自中华民族历史的深处,来自中华文明的自觉,来自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探索、自主创新的成功实践。我们必须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保持必胜信念,自觉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所谓“四”是指“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程,“四个全面”贯穿其中、渐次铺开。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是姊妹篇,从严治党是推进工作的根本保证,后三者共同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进程。“四个全面”勾勒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标志着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思路的初步定型。我们必须把握“四个全面”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内在逻辑,深刻理解如何发展、如何改革、如何治国、如何管党的思路部署,以“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所谓“五”是指“五个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书记着重指出:经济上,要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不能简单以增长率论英雄;政治上,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文化上,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正能量;社会上,创新社会管理,托底社会政策;生态文明建设上,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前不久在云南调研时,他专门在洱海边“立此存照”,叮嘱“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深刻忧心与格外关心。“五个建设”是部署未来中国发展的“任务书”。我们必须全面把握“五个建设”布局的谋划部署,更加注重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推动全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五个建设”,关键在加强党的建设,包括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以上只是学习中把握重点的一个维度。总书记还就宣传、外交、国防、港澳台工作等作出重要论述,都需要认真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丰富的科学体系和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全面学、学全面,才能真正融会贯通。
  第三,深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