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时政解读
总理在上海自贸区看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6-11-24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在类似英国脱欧等事件推动下,全球化退潮似乎不可逆转,而自贸区却以斐然的成绩向世界展现了一股“清流”。
      1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走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考察了位于区内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中国总部和中国研发总部。自上海自贸区2013年9月起步建设以来,这已经是李克强总理连续第三年来到这里考察。对于自贸区的改革,总理始终牵挂于心。
      自贸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推出的新一轮“试验田”,吸引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目光。与上世纪80年代设立的经济特区相比,自贸区的设立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大背景,是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打破制度障碍,加快中国经济融入全球步伐的重要战略抓手和关键平台。
      从经济特区到自贸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近三年来,从上海到广东、天津、福建,再到今年8月底明确在河南等7个省市设立自贸区,中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取得初步成就。11个自贸区将构建一个全国自贸区网络体系,与世界经济与贸易对接更加完善。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趋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迹象明显,中国自贸区正在成为全球化发展新阶段的坚强力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经济与金融风险的冲击已基本得到遏制,但其深远影响仍未消除。尤其是在危机中深受实体经济“空心化”之痛的发达经济体,开始改变发展策略,启动再工业化进程,但随之伴生的却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据WTO最新发布的预测,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率预计将跌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也将是过去15年来全球贸易增幅首次低于全球经济增幅。
      在类似英国脱欧等事件推动下,全球化退潮似乎不可逆转,而自贸区却以斐然的成绩向世界展现了一股“清流”。
今年前5个月,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共设立69177家企业,积极参与到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中去。限制准入的“负面清单”,从2013年版的190条大幅缩减至122条,而且还要进一步压减,将大幅提高自贸试验区的投资便利化。在以自贸区为代表的改革措施推动下,虽然近年来全球贸易形势低迷,但中国却实现了全球出口市场份额明显上升,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继续保持全球出口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
      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预示着新一轮全球性的治理变革正在来临。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处理好不同自贸区改革在我国整体改革中的定位,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变革的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试验与改革的定位让自贸区除了在投资、贸易领域之外,还能够在金融、创业创新、监管规则等多个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多项国家发展战略的加快落实,能够加快建立完善更公平、自由的市场制度,加快实现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型等。
      由此可见,自贸区的改革不仅仅限于自贸区本身。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自贸区的“试验田”可以说关系到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全局。
      总理连续三年视察自贸区,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自贸区新设立的一家家企业、新建成的一幢幢大楼。我们相信,展现在他眼前的,可能是世界变局之下中国经济新一轮改革的新机遇。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微博
COPYRIGHT © 1986-2016  BY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左安门内大街20号 邮编:10003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