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政策
宕昌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6-10-11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宕昌县属国列贫困县,也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县之一。全县辖25个乡镇336个行政村,总人口31.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6万人,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有重点贫困村150个,贫困人口9.34万人,贫困面为32.9%。
  在精准扶贫进程中,如何才能尽快让贫困群众的收入多起来?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县委、县政府把拓展助农增收“十条路”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措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创新驱动、社会联动、金融撬动”的良好发展局面。2015年,整体脱贫重点贫困村24个,减少贫困人口2.8万人,超计划减贫0.55万人,减贫率达29.98%,贫困面下降到23.06%。2016年始,县扶贫开发工作按照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精神和中央及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的奋斗目标,以“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为目标、“两增一减”为核心,以五大特困片区为主战场,以深入推进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市委“433”发展战略目标和县委“1355”发展思路为指导,各项工作在上半年更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订单农业:中医药材不愁嫁
  2016年春初,岷江两岸,暖意融融。在理川镇陈家沟村,药农赵想娃正是笑逐颜开。今年他家的药材全都有了订单,有了政府的扶持,再不愁药材卖不出去了,大家种植中药材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赵想娃说的“订单”,指的是理川镇1055户贫困户与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3466亩中药材种植收购合同,包括当归420亩,黄芪1282亩,党参1764亩。
  近年来,宕昌县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确定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龙头企业牵引、专合组织带动的总体思路,科学编制《宕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整山整片整流域发展中药材产业,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药材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了具有宕昌地方特色的中药材优势产业,推动了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在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陈家沟村是甘肃省委办公厅的双联村,地处高半山高寒阴湿地区。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154户732人,其中贫困户87户398人,总耕地面积1710亩,人均耕地2.3亩,主要经济来源便是种植中药材。去年以来,按照县委统一安排部署,该村把改善基础条件作为突破口,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各项工作的着力点,科学谋划、综合施策,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5502元,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250元。而药材市场不稳定因素却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药农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许多药农产生了放弃优势产业另辟蹊径的想法。如何把中药材产区优势变成产业优势?订单扶贫是宕昌县“造血式”扶贫的方式之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壤和环境。在上千年的优胜劣汰、野药家种的演变进程中,宕昌所产的药材品质优良,深受市场青睐和欢迎。借此基础,县上通过招商引资项目,由甘肃琦昆公司在哈达铺华昌药材城建成占地90亩的中药材仓储物流园,按照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全县1.4万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签订了2.8万亩中药材订单,确保农民增产稳收。“宕昌县种植中药材历史虽然悠久,但是作为产业开发的时间还不长,开发程度较低。要让中药材产业获得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加快补齐短板,通过项目扶持和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运销大户建立基地、开拓市场、扩大营销网络,实行订单化生产,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后发赶超。”说起宕昌县中药材发展的短板,原县委副书记贾永文这样说。手头有钱了,腰包鼓起了,广大群众发展生产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陈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赵青安说,明年他们准备增加流转土地面积,继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培育优势:“帽帽鸡”富裕农家
  为完善工作思路,县上围绕贯彻落实省上“1236”扶贫工作要求,研究提出了以紧盯“两个目标”(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落实“三个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突出“五个片区”(理川、南阳、车拉、新城子、新寨)、实施“六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能力素质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环境建设)、健全“八项机制”(组织领导、人才保障、考核激励、贫困检测、督查审计、多元投入、项目整合、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产业发展、转移就业、社会帮扶)为重点的精准扶贫基本工作思路。同时,大力实施“党建富民”工程,把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直接延伸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通过“领、带、促、推”等方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工作和精准扶贫、经济发展互动共融的新路子。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县上把加强农村党支部作为实施“党建富民”工程的基础来抓。通过开展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推行“绩效月考评、报酬月发放”制度,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何家堡乡加强对村干部发展特色产业实绩考评,村干部的主责主业意识明显增强。羌凤帽帽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2015年宕昌县委组织部在双联行动中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组建的“党支部+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规模化养殖场。经过短短一年多的发展,参加合作社的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首次领到了8.2万元的红利,激发了其他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6年以来,县上继续扩大“产业富民”示范村的示范带动效应,在全县创建“产业富民”示范村30个。借鉴草坪子村“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有效做法,通过机制创新、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增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促进贫困户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3月底,羌凤帽帽鸡养殖合作社孵化鸡苗1.8万只;县委组织部双联干部为甘江头乡四和村、城关镇官鹅村等200多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帮扶土鸡苗5000余只。年初开始,县总工会、信访局等单位纷纷行动,为双联点贫困户送去土鸡苗7000余只,力争贫困户家家有项目,户户能增收,早日脱贫致富。目前,何家堡乡草坪子“产业富民”示范村已形成了鸡苗孵化、技术服务、良种鸡苗提供为一体的“帽帽鸡”养殖基地,预计为全县培育种鸡3000只,孵化鸡苗30万只。在党建扶贫、支部引领、产业富民的辐射带动下,全县草地林地生态放养鸡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000只以上规模养鸡户达12家。
  
补足短板:“2+8”打出组合拳
  同步小康,宕昌不能拖后腿!县上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把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加强顶层设计,大胆破旧立新,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办法,转变扶贫开发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宕昌理念、宕昌模式、宕昌机制、宕昌状态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
  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富民产业发展为抓手,2015年提出了“2+8”产业发展模式,为贫困群众趟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产业发展之路。去年以来,组织双联干部进村入户,以建档立卡户为对象逐户引导对接,在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名持证务工人员、2亩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发展劳务产业和中药材产业的基础上,帮助每个贫困户根据所在地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户情实际,从养鸡、养蜂、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经济林果、蔬菜种植、草蓄养殖、加工贩运等8项产业中,再选择实施1至3项增收产业,大力拓展以劳务输转和中药材种植为主打产业,以其他八项产业为选择性发展产业的“2+8”产业发展之路。同时,采取自助发展、亲邻结对、大户带动、专合组织带动、龙头企业带动、支部引领、电商带动、双联帮带等8种富民产业发展帮带模式,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贫困群众解除了后顾之忧。劳务产业上,摸清了3.3万名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需求,全年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2.1万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颁证1.6万人,其中贫困户技能培训1.4万人、鉴定颁证1.1万人。中药材产业上,委托省中医药大学启动编制了《宕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按照“龙头企业联市场、合作社联龙头企业、贫困户联合作社”的模式,设立了1000万元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奖励基金,建成了阿坞乡麻界村省级中药材示范园区和拉路梁、木耳梁两个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按照“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与中天药业等企业积极发展中药材订单种植。稳步推进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工作,引导10110户群众对51346亩中药材参加了产值保险,其中贫困户3220户9875亩。积极培育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帮助福江源药业公司申报了GMP认证,大力开发生产以药膳包为主的中药材系列产品,延伸了中药材产业链条。华昌药材城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并成功举办了中药材产销电商对接洽谈会暨中医药养生旅游文化艺术节,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中药材市场营销体系。旅游产业上,抢抓官鹅沟景区被纳入全省重点建设的20个大景区之一的机遇,扎实开展了旅游产业提升年活动,编制了《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官鹅沟大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全面启动了官鹅沟国家5A级景区、哈达铺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南阳牛头寺景区顺利通过国家3A级景区评定。全年共实施各类旅游项目78项,完成了官鹅沟景区翻山步道工程,在娥嫚沟新打造了4个人工湖和官鹅天池、逢缘峡等景点。在武都、广元、绵阳、汉中等城市开展了宕昌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与48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积极促进旅游扶贫,在城关镇鹿仁村探索建立旅游服务合作社,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兴办农家乐、租赁房屋、开发旅游产品、景区务工、餐饮服务等多种形式增加收入。其他产业发展上,新建林果基地2.8万亩,完成核桃高接换优2.8万株;完成春秋两季植树造林8.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5.25万亩,共有2125户贫困户受益。依托丰富的草场资源,新建肉牛、肉羊、生猪养殖场12家,改造提升规范化养殖场10家,建成土鸡放养场9个,何家堡乡草坪子村羌凤“帽帽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32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发放红利8.2万元,此做法被省内外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组建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个,积极开展土蜂养殖技术培训,全年蜜蜂养殖总量达到1.1万箱。认真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马铃薯种植总面积达到30.6万亩。扩大露地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
  
精准发力:标本兼治促扶贫
  截止2016年6月底,全县共有53个贫困村组建了产业化合作社,占15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总数的35.3%,有8713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0.34%。
  积极争取扶贫开发项目建设资金。以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能力素质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环境建设“六大工程”为主要内容,深入村社召开村民大会,充分征求群众意愿,采取参与式评估的方法遴选扶贫项目,把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项目纳入了建设计划,编制上报了年度扶贫项目计划。目前,已争取财政扶贫资金6122.4万元,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程序组织开展了整村连片开发、特色产业、劳务培训、科技扶贫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在继续抓好理川片、车拉片、新寨片、南阳片及新城子藏族聚居区等五大特困片区开发的同时,促进扶贫开发向集约化、精准化、综合化转变,切实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各行业部门按照9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和80%以上的涉农项目资金向特困片区倾斜的要求,整合资源,全面启动了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危房改造、灾害治理、产业开发和社会事业等各类项目。全面启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和互助资金协会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结合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理川镇哈竜沟、庞家乡松扎、沙湾镇沙塄干等20个整村推进项目。现已开工硬化村组道路58.894公里,已竣工32.421公里;新修浆砌护坡1.883公里,新建水渠3.717公里,新修河堤2处0.8公里,新修灌渠4.8公里,全县整体项目建设完成进度达到了80%。发展养蜂100箱,启动筹建互助资金协会120个(已建成12个,新建108个),续建105个,节能炉推广及技能培训项目即将启动实施。深入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南阳、理川、哈达铺等片区进行了电商扶贫试点调研,围绕农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村务、电子事务网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科学合理论证,在24个乡镇50个贫困村开展电商扶贫试点,积极引导传统产业与电商产业互动融合,推动传统农业和工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县上成立了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各试点乡村成立了电商扶贫服务站点,电商试点村网店建设工作也已全面铺开,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有序推进。对在2015年度中表现突出的17家电子商务工作先进集体、优秀企业和优秀网店等进行了表彰奖励。全面开展贫困户“两后生”培训和普通技能培训。通过县电视台、政府网、教育网、农业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公示培训招生政策,制作宣传标语,完成了前期动员宣传工作,力争全年完成贫困户“两后生”培训全覆盖,共涉及18个乡镇2597人,涵盖家政服务、餐厅服务员、焊工、电工、建筑工(钢筋工)等专业技术,尽可能满足大多数农户培训需求。全面整合人社、扶贫、农牧、残联等部门项目资金,集中开展劳动力培训,前半年已经完成各类劳务技能培训共计7997人次,有效提高了劳动力劳务技能,为“体力务工型”向“技能务工型”转变和增加劳务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参与:扶贫监管双融合
  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精准扶贫,深入推进双联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扩大扶贫帮扶范围,争取社会各界帮扶资金。在扶贫办成立了帮扶股并建立了社会帮扶股,并成立了社会帮扶网站,广泛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构建大扶贫格局。
  大力倡导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特别是开展帮扶特困边远乡村贫困户大学生资助,推进脱贫攻坚进程。围绕实现“八个全覆盖”和做好“五件实事”的具体要求,深入车拉乡代家庄、好地坪、大寺麻等村进行了广泛调研,修定完善了脱贫规划和小康规划,制定了年度帮扶计划,结合春耕生产、项目建设、计划生育、矛盾排查等各项重点工作,深入村户宣讲政策、谈心交流、疏导情绪、指导春耕生产和项目建设,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加快双联助推扶贫帮扶进程,指导采录代家庄、好地坪、大寺麻三村2016年第一季度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并为代家庄、好地坪等村提供马铃薯良种71600斤,发放“帽帽苗”1860只,预计年终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增长800元左右。全面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促进贫困户精准管理。坚持“基数不变、实事求是、一次搞准、动态进出”的原则,按照两个准确率“识别准确率”和“退出准确率”,在保持原有建档立卡数据不变的基础上,进村入户开展了一次地毯式、拉网式全面普查,把精准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和扶贫措施再次对接。严格按照“12345”识别法,完善了基础数据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案和信息平台”,为实施精准扶贫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完善提高大数据平台信息,切实做到对象识别认定准、家庭情况核实准、致贫原因分析准、计划措施制定准、扶贫政策落实准、人均收支核查准、对象进出录入准、台账进度记录准的“平台八个准”。认真填写了贫困农户“三本账”,实现了贫困农户收入的动态监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村级五类档案资料,保证“853”挂图、“三本账”、档案资料互为印证、相互支撑。切实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监管,确保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全面落实。研究制定了“两查两保”专项行动方案,确定了责任领导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监督查处扶贫政策的落实和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违法、违规问题。全面开展了2013年以来财政专项扶贫政策落实、扶贫项目建设和扶贫资金监管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对发现有不符合条件的人申请扶贫贷款、领取“两后生”补助、各类档案资料不完善等问题,现已全部整改完成。通过审计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措施和工作责任、规范了扶贫资金管理、规范了扶贫项目管理、规范了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大数据平台管理、进一步核实了“两后生”培训对象。建立健全了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严格审计和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严肃纠正不规范行为,确保了扶贫资金规范合理使用。强化扶贫工程监管,为每个整村推进项目村确定了责任领导和现场监督员,驻村监管项目,确保了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结合“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制定了扶贫资金使用监管整治工作方案,设立了纪检组和检察室,配备了专门的纪检组长和检察联络员,对审计存在的问题全面进行了整改。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微博
COPYRIGHT © 1986-2016  BY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左安门内大街20号 邮编:10003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33号